冻伤的病因与治疗
冻伤主要由低温暴露引起,可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和冻结性冻伤两类,治疗需根据冻伤程度采取复温、药物干预或手术清创等措施。
1、病因分析
冻伤的直接原因是皮肤组织在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非冻结性冻伤常见于0-15℃潮湿环境,如战壕足;冻结性冻伤则发生在低于0℃时,细胞内外冰晶形成造成机械损伤。高危因素包括长时间户外作业、衣物潮湿、酗酒及合并糖尿病等循环障碍疾病。
2、临床表现
一度冻伤表现为苍白麻木,复温后出现红斑水肿;二度冻伤可见水疱形成;三度冻伤累及皮下组织,皮肤呈蜡样坏死;四度冻伤可致肌肉骨骼坏死。冻结性冻伤常伴有刺痛感消失等神经损伤症状。
3、急救处理
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避免摩擦患处。使用40-42℃温水浸泡复温,持续至组织软化发红。禁止使用火烤或雪搓等错误方法。复温后抬高患肢,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4、药物治疗
严重冻伤需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曲马多片,合并坏疽者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
5、手术治疗
对三度以上冻伤需行坏死组织清创术,延迟至明显分界形成后实施。大面积坏死可能需截肢,术前需进行锝99核素扫描评估组织活性。术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
冻伤预防重于治疗,冬季户外活动应穿戴防风防水衣物,保持肢体干燥温暖。避免长时间静止暴露,每半小时活动末梢肢体。高危人群可预先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外周循环。若发现皮肤苍白麻木等早期症状,须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并就医,延误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组织损伤。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