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后肛裂怎么办
生孩子后肛裂可通过温水坐浴、调整饮食结构、使用药物、保持排便通畅、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肛裂通常由分娩时用力过度、便秘、肛管狭窄、感染、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原因引起。
1、温水坐浴
每日用40℃左右的温水坐浴10-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坐浴后可涂抹凡士林或红霉素软膏保护创面。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
2、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食用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推荐西蓝花、火龙果等。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可适量饮用蜂蜜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3、使用药物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硝酸甘油软膏等外用药物。合并感染时可能需要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
4、保持排便通畅
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排便困难时可临时使用开塞露,但不宜长期依赖。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
5、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3个月未愈的慢性肛裂,可能需要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等手术。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换药。手术适应证需由肛肠科医生评估。
产后肛裂患者需特别注意会阴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局部潮湿。哺乳期妈妈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盆底肌恢复。若出现发热、肛门流脓等感染症状,或出血持续1周以上,应及时就医。日常可多食用燕麦、奇亚籽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软化粪便。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因疼痛产生排便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