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的原因和治疗
糖尿病足病主要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伤口护理、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糖尿病足病通常与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闭塞、感染、足部畸形、创伤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足部麻木、溃疡、坏疽等症状。
1、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持续损伤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异常,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轻微创伤或温度变化。神经病变还会引起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增加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的风险。早期表现为足部刺痛或蚁走感,后期可能出现无痛性溃疡。治疗需严格控糖,使用甲钴胺片修复神经损伤,配合依帕司他片改善微循环,重度溃疡需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2、下肢动脉闭塞
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足部组织缺血缺氧。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严重时出现趾端发黑坏死。血管超声或CT血管成像可明确病变程度。轻中度缺血可使用西洛他唑片扩张血管,严重闭塞需行球囊扩张术或血管旁路移植术,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
3、继发感染
足部溃疡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表现为创面红肿渗液、脓性分泌物伴恶臭,严重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轻症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中重度感染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注射液,骨髓炎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所有感染病例均需彻底清创并保持创面干燥。
4、生物力学异常
糖尿病足患者常合并足弓塌陷、锤状趾等畸形,导致足底压力异常集中在特定区域。长期异常负荷会形成胼胝体,进而发展为压力性溃疡。定制减压鞋垫可重新分布足底压力,严重畸形需行跟腱延长术或跖骨头切除术。日常需使用糖尿病专用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定期进行足部压力检测。
5、代谢紊乱加重
未控制的糖尿病会引发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影响伤口愈合所需胶原蛋白合成。同时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并损害白细胞吞噬功能。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营养不良者补充蛋白粉,伤口愈合延迟时可局部应用胰岛素溶液。合并肾病者需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经肾排泄的抗生素。
糖尿病足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使用37℃以下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干燥。修剪趾甲应平直避免过短,发现胼胝体须由专业人员处理。选择透气棉袜及圆头防滑鞋,新鞋首次穿着不超过2小时。戒烟并控制血压血脂,每3个月进行足部神经和血管评估。出现红肿、破溃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消毒剂或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