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穴位治疗
高血压可通过按摩太冲穴、曲池穴、涌泉穴、百会穴、内关穴等穴位辅助治疗。高血压通常由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精神紧张、肾脏疾病等因素引起。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属足厥阴肝经。按摩该穴位有助于平肝潜阳,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症状有缓解作用。可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3-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配合菊花决明子茶饮用效果更佳。
2、曲池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肘横纹尽头处,属手阳明大肠经。刺激该穴位能清热降压,对伴有面红耳热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可采用按揉或艾灸方式,注意避免皮肤破损。高血压合并发热者慎用。
3、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是肾经起始穴。睡前按摩该穴位能引火归元,改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失眠多梦症状。可用手掌根部推擦至局部发热,配合热水泡脚效果更好。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水温。
4、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属督脉要穴。轻柔按压该穴位可升清降浊,缓解高血压导致的头部胀痛。建议用指腹顺时针轻揉2-3分钟,力度以舒适为度。急性脑出血患者禁止按压。
5、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属手厥阴心包经。该穴位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对精神紧张引发的高血压有调节效果。可配合深呼吸进行按压,每次持续1分钟。孕妇不宜强力刺激该穴位。
高血压患者进行穴位治疗时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情绪激动。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建议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若出现头晕加重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同时须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不可擅自停药。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情况,将收缩压维持在14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