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雾化副作用
新生儿雾化治疗可能出现呼吸道刺激、药物过敏、心率异常等副作用,但多数症状轻微且可控。雾化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呼吸道疾病症状,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雾化药物可能直接刺激新生儿娇嫩的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喘息或喉部不适。这类反应通常短暂,调整雾化速度或药物浓度后可缓解。部分患儿对雾化液中的药物成分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红肿、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治疗并处理。雾化治疗中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能通过黏膜快速吸收,导致心动过速、震颤等全身反应,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异常。极少数情况下,长期高频次雾化可能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或声嘶,使用后清水漱口能降低风险。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进行雾化时更易出现血氧波动,需在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雾化吸入高浓度支气管扩张剂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需调整药物剂量。雾化面罩密闭性不良可能导致药物沉积眼部,引发结膜充血或瞳孔散大,需选用合适尺寸的面罩并观察眼部反应。
雾化后建议轻拍新生儿背部帮助排痰,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药物残留。家长需记录患儿雾化后的呼吸频率、皮肤状态等变化,出现持续呛咳或烦躁应及时就医。选择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可减少药物热损伤风险,治疗前后清洁面部能预防皮肤刺激。母乳喂养的患儿可在雾化前少量进食,降低胃肠道不适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