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疹出疹注意事项
小儿急疹出疹后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抓挠、保持环境舒适、观察体温变化、防止继发感染。小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热退疹出,疹子多分布于躯干和颈部。
1. 皮肤护理
出疹期间应使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可选用无香料婴儿专用润肤乳保持皮肤湿润,减少因干燥引起的瘙痒。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宽松透气,避免摩擦加重皮疹。每日检查皮肤是否有破损或渗出,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 避免抓挠
剪短患儿指甲并磨平边缘,必要时可佩戴棉质手套。皮疹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或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症状。分散患儿注意力,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减少抓挠行为。若出现频繁搔抓导致皮肤破损,需警惕继发脓疱疮等细菌感染。
3.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避免过热刺激皮疹。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但需避免直吹患儿。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使用物理防晒如遮阳帽、婴儿车遮阳棚,暂不建议使用化学防晒霜。夜间睡眠时可适当调暗光线,减少环境刺激。
4. 体温监测
即使热退后仍需每日测量体温2-3次,关注是否出现反复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布洛芬混悬液。发热期间保证每日饮水量,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若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有精神萎靡,需及时就诊。
5. 预防感染
出疹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有呼吸道症状者需佩戴口罩。餐具、玩具每日用沸水消毒,衣物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尤其注意指甲缝清洁。若发现皮疹化脓、周围红肿或患儿出现咳嗽、腹泻等新症状,提示可能合并感染,应及早就医。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泥、猕猴桃汁,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温和活动如室内爬行、短时散步,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家长需记录皮疹消退进度,通常3-4天疹子可完全消退,若超过1周未退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前往儿科门诊复查血常规。保持患儿情绪稳定,出疹期间可能出现烦躁哭闹,可通过安抚音乐、亲子互动缓解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