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脚麻疼怎么回事
骨折后脚麻疼可能与神经受压、局部肿胀、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骨折后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1、神经受压
骨折后骨骼错位或血肿形成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导致脚部麻木疼痛。神经受压通常伴随局部刺痛感或放射痛,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压迫位置。轻度受压可通过牵引复位缓解,严重压迫需手术解除。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神经妥乐平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2、局部肿胀
骨折后组织损伤会引起炎性渗出,导致患肢肿胀压迫神经血管。肿胀表现为皮肤紧绷发亮,可能伴随淤青。急性期需抬高患肢并冰敷,后期可热敷促进吸收。医生可能开具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配合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
3、血液循环障碍
骨折固定过紧或血管损伤会影响足部供血,出现缺血性麻木疼痛。表现为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需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严重者需血管造影检查。可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改善血液循环药物。
4、炎症反应
骨折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会刺激神经末梢。炎症性疼痛呈持续性跳痛,局部皮温升高。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用。同时需监测感染迹象,必要时加用抗生素。
5、神经损伤
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可能直接损伤腓总神经等周围神经。神经损伤表现为特定区域感觉减退或肌肉无力。需通过肌电图评估损伤程度,部分病例需要神经探查修复术。治疗包括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腺苷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避免过早负重活动。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适量进食牛奶、鱼肉、西蓝花等食物。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踝泵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训练。如出现持续加重的麻木疼痛或足趾活动障碍,需立即复查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