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激素脱发和脂溢性脱发有什么区别
雄性激素脱发和脂溢性脱发是两种不同的脱发类型,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雄性激素脱发主要由遗传和雄激素水平异常引起,表现为前额和头顶头发逐渐稀疏;脂溢性脱发则与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相关,常伴随头皮油腻、瘙痒和鳞屑。
1、病因差异
雄性激素脱发的核心病因是毛囊对二氢睾酮敏感,导致毛囊微型化,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脂溢性脱发主要因皮脂腺分泌亢进,导致头皮环境失衡,可能合并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2、症状表现
雄性激素脱发早期表现为发际线后移或头顶毛发变细,脱发区域皮肤正常。脂溢性脱发常见头皮油脂分泌旺盛,头发成束状粘连,伴有黄色油腻鳞屑,严重时可出现红斑和渗出。
3、好发部位
雄性激素脱发主要累及前额、颞部和头顶,呈特定模式分布。脂溢性脱发多发生于头顶和枕部,脱发区域与皮脂腺分布密度相关。
4、病理特征
雄性激素脱发的毛囊逐渐萎缩,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脂溢性脱发的毛囊周围可见皮脂潴留和轻度炎症细胞浸润,毛囊结构通常保持完整。
5、治疗方向
雄性激素脱发需抑制5α还原酶活性,常用非那雄胺片和米诺地尔酊。脂溢性脱发需调节皮脂分泌,可使用酮康唑洗剂和二硫化硒洗剂,严重时需口服抗真菌药物。
两类脱发均需避免熬夜和高脂饮食,保持头皮清洁。雄性激素脱发患者应减少精神压力,脂溢性脱发患者须控制洗发频率。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通过毛发镜检查和激素检测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避免过度烫染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