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和牙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牙周炎和牙结石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堆积、内分泌变化、遗传因素、吸烟等原因引起。牙周炎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牙结石则表现为牙齿表面硬质沉积物。可通过洁牙、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口腔卫生不良
日常刷牙不彻底或未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导致食物残渣滞留。牙菌斑在牙齿表面形成软垢,长期积累后矿化成牙结石。牙结石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发展为牙周炎。建议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2、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含有细菌的粘性生物膜,未及时清除时会钙化形成牙结石。菌斑中的细菌分泌毒素破坏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进展为牙周炎。可通过超声波洁牙清除结石,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再生。
3、内分泌变化
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加重牙龈炎症反应。雌激素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更易出现红肿出血。这类情况需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使用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控制感染。
4、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性牙龈纤维增生或免疫功能异常,对牙菌斑抵抗力较弱。这类患者即使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仍可能较早出现牙周组织破坏。需提前进行专业牙周维护,延缓疾病进展。
5、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收缩牙龈血管,掩盖炎症症状的同时加速牙槽骨吸收。吸烟者牙结石形成速度更快,牙周袋深度常超过非吸烟者。除戒烟外,可辅助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局部缓释治疗。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抵抗力,适量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蔬菜。避免过硬或过黏食物刺激牙龈,餐后及时漱口。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尽早就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以降低牙周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