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止痛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耳道异物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耳道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加重感染。清洁外耳道时不可用棉签深入掏挖,以免损伤皮肤屏障。日常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耳道干燥,但需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烫伤。若因游泳或出汗导致耳道潮湿,可将头部倾斜使水分自然流出。
2、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局部抗菌药物。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分泌物,将药液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充分接触患处。真菌性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滴耳液可能引起局部刺痛或灼热感,通常可自行缓解。使用期间避免污染瓶口,开封后需按说明书保存。
3、口服抗生素
严重感染或伴有发热时需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全身抗生素。弥漫性外耳道炎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出现耳周淋巴结肿大,需足疗程用药防止复发。抗生素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可与食物同服减轻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需更换为克拉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4、止痛药物
急性期耳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配合热敷缓解,用温热毛巾敷于耳周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剧烈疼痛伴耳周肿胀,可能提示蜂窝织炎需及时就医。儿童患者需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剂型,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5、手术引流
耳道脓肿形成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严重外耳道狭窄患者可能需行耳道成形术改善通气。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术后需定期换药防止粘连。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术后感染风险较高,需加强抗感染治疗。术后恢复期应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等行为。
耳道炎患者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减少使用入耳式耳机时间。游泳前可使用醋酸铝滴耳液预防感染,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帮助增强免疫力。如出现听力下降、持续发热或面部麻木等症状,提示感染扩散需立即就诊。慢性耳道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耳镜,长期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