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检查是怎么检查的
肛门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和肛门镜检查,主要用于排查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疾病。
1、视诊
医生会观察肛门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裂口、赘生物或分泌物。患者取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医生通过肉眼直接检查肛门外观,可初步判断外痔、肛周脓肿等病变。视诊无需特殊器械,但可能因体位暴露产生不适感。
2、触诊
戴手套后用手指探查肛门括约肌张力和直肠下端情况。医生会涂抹润滑剂,食指缓慢进入肛门,检查有无肿块、压痛或狭窄。触诊能发现内痔、肛瘘内口及部分直肠肿瘤,检查时需放松腹部以减少疼痛。
3、肛门镜检查
使用锥形肛门镜撑开肛管观察黏膜状态。金属或一次性塑料镜筒插入肛门后,通过光源直视肛管齿状线附近有无充血、溃疡或息肉。检查前需排空粪便,镜检可能引起短暂胀痛但一般可耐受。
4、直肠指检
触诊延伸至直肠壶腹部的手法检查。手指深入直肠5-7厘米,旋转触摸前列腺、子宫颈等毗邻器官,对发现直肠癌早期病变尤为重要。男性可同时评估前列腺大小,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检查。
5、粪便隐血试验
辅助判断消化道出血的实验室检查。采集指检时指套沾染的粪便或专用采样器标本,通过化学法或免疫法检测潜血。阳性结果需结合肠镜进一步排查肿瘤,检查前3天应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
肛门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建议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热水坐浴。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定时排便可降低肛肠疾病风险,若发现肛门出血、持续疼痛或肿块凸出,应及时复查。检查前应向医生说明既往肛肠手术史、出血性疾病史等信息,女性妊娠期需谨慎选择检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