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手术后心脏怎么办
心脏瓣膜手术后需通过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及心理调节等方式促进康复。术后管理主要涉及抗凝治疗、感染预防、心功能监测等关键环节。
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预防血栓,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术后早期需避免剧烈活动,从床边坐起、慢走等低强度运动开始,6-8周后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饮食上应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胸肉,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心脏负担。术后3个月内需每周复查心电图,6个月后改为每月复查,重点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减退。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家属陪伴缓解焦虑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压稳定。
若出现发热、切口渗液需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应立即就医。机械瓣膜置换者需终身抗凝,生物瓣膜置换者通常需3-6个月抗凝治疗。术后心包积液发生率较高,表现为胸闷、气促时需超声心动图排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可能遗留左心室肥厚,需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重构。二尖瓣修复术后5年内再手术率较高,需加强随访。
术后应建立包含心血管科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的多学科随访体系,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稳定后改为每月1次。日常避免提重物、突然弯腰等增加胸腔压力动作,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外出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手术类型和用药信息,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时及时调整抗凝方案。保持每日体重波动不超过1公斤,夜间睡眠抬高床头30度可减轻呼吸困难。戒烟限酒,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