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的原因是什么
腱鞘炎可能由重复性动作、外伤、感染、慢性疾病及解剖变异等原因引起。腱鞘炎是肌腱周围鞘膜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1、重复性动作
长期重复进行相同的手部或腕部动作是腱鞘炎的常见原因。频繁使用键盘、鼠标或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容易因肌腱过度摩擦鞘膜而引发炎症。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减少重复动作、佩戴护具及局部热敷有助于缓解症状。
2、外伤
肌腱或腱鞘的直接损伤可能导致急性腱鞘炎。跌倒时用手撑地、运动撞击或锐器划伤等情况会破坏鞘膜结构,引发局部充血和渗出。这类损伤常伴随突发性肿痛和皮下淤血。早期冷敷制动,后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恢复。
3、感染
细菌通过伤口侵入腱鞘可引起感染性腱鞘炎。动物抓咬、刺伤或未消毒的穿刺操作是主要感染途径。患者会出现剧烈跳痛、皮肤发红发热等典型感染征象。需及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严重时需手术引流。
4、慢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继发腱鞘炎。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鞘膜增厚,高血糖环境则易引发肌腱退化。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多关节对称性病变。控制原发病是治疗关键,可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
5、解剖变异
先天性肌腱走行异常或鞘膜结构变异可能增加腱鞘炎发生概率。如拇长屈肌腱在腕管内的异常分束就容易造成摩擦。这类情况多在青少年期显现,表现为特定动作时的卡压感。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腱鞘松解术。
预防腱鞘炎需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中每小时应活动手腕5分钟。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工具,避免单侧肢体过度负重。出现持续疼痛时可采用温水浸泡促进血液循环,但若48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发热,须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可能。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手足,早期发现肌腱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