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怎么判断得血栓
脚踝骨折后判断是否发生血栓需观察肿胀加剧、疼痛异常、皮肤变色等症状,可能由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等方式确诊。
脚踝骨折后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现多为患肢肿胀程度超过骨折本身预期,按压时疼痛感与骨折部位不一致,可能伴随小腿肌肉压痛。皮肤温度升高或出现泛红、紫绀等异常色泽改变是常见体征,部分患者可见浅表静脉扩张。若出现不明原因低热、呼吸急促或胸痛,需警惕肺栓塞可能。
静脉血流滞缓与长期制动直接相关,骨折后患肢活动受限导致肌肉泵作用消失。血管壁损伤多发生于手术操作或骨折端尖锐部分刺激血管内膜。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脱水、感染或存在遗传性血栓倾向患者。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静脉内血栓回声,D-二聚体检测对排除血栓具有较高敏感性。
脚踝骨折后预防血栓需尽早开始踝泵运动,每天重复进行300-500次屈伸动作促进静脉回流。卧床期间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术后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恢复期逐步增加步行训练,从每日10分钟开始缓慢增量,出现单侧肢体周径增加超过3厘米或突发呼吸困难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