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湿热蕴结证、痰瘀痹阻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和寒湿痹阻证五种证型。
1、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痛势剧烈,局部灼热拒按,多伴有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四妙散加减,可配合使用黄柏、苍术等药物。外治法可用金黄散外敷。
2、痰瘀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表现为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可见皮下结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以化痰祛瘀为主,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可配合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
3、脾虚湿盛证
脾虚湿盛证表现为关节肿胀沉重,疼痛不甚剧烈,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淡胖有齿痕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配合使用茯苓、白术等健脾药物。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
4、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关节疼痛隐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可配合使用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药物。可配合艾灸肾俞穴。
5、寒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局部不红不热,舌淡苔白滑。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常用乌头汤加减,可配合使用制川乌、桂枝等温经药物。可配合热敷患处。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中医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关节负重。平时可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治疗期间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特别是关节部位。情绪调节也很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