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能治好吗
肌肉萎缩能否治好取决于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部分情况通过规范治疗可改善或恢复功能,但神经损伤等病因可能导致不可逆损害。
肌肉萎缩的治疗效果与病因直接相关。营养缺乏或废用性萎缩通过补充蛋白质、维生素D及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在3-6个月逐步恢复肌容积。例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经神经电刺激联合运动疗法,肌力提升可达功能代偿水平。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萎缩,在激素替代治疗2-3个月后肌纤维横截面积可增加。但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源性萎缩,目前仅能通过利鲁唑片延缓病情,肌纤维再生可能性极低。创伤性神经断裂若未在6个月内修复,靶肌肉将发生纤维化改变。
晚期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虽可延缓病程,但已萎缩肌细胞难以重建。脊髓损伤超过1年的患者,即使通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萎缩肌肉的肌电图仍显示失神经电位。这类情况需通过矫形器代偿功能,完全恢复原始肌力较困难。临床采用肌力分级评估预后,3级以上萎缩经干预后改善概率超过60%,而1-2级萎缩完全恢复率不足20%。
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康复科,通过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预防纤维化。家长需协助儿童患者完成每日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挛缩。遗传性疾病患者应定期评估心肺功能,及时干预并发症。
相关推荐
 01:25
                01:25
                
            
             03:07
                03:07
                
            
             
                
                 
                
                 02:23
                02:23
                
            
             02:36
                02:36
                
            
            
        为你推荐
        
                        短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引起肌肉萎缩
- 2 什么是肌肉萎缩
- 3 肌肉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 4 肌肉萎缩是怎么得的
- 5 肌肉萎缩怎么引起的
- 6 肌肉萎缩怎样造成的
- 7 肌肉萎缩应该怎么处理
- 8 如何防止肌肉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