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老流鼻涕怎么办
感冒后老流鼻涕可通过多喝水、热敷鼻部、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服用抗组胺药物、应用减充血剂等方式缓解。感冒流鼻涕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鼻黏膜炎症、环境刺激、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
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促进黏液排出。建议每日饮用温水1500-2000毫升,可加入少量蜂蜜或柠檬。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儿童或老年人需少量多次饮用,家长应注意观察补水效果。
2、热敷鼻部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鼻梁处5-10分钟,每日重复3-4次。热蒸汽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鼻黏膜肿胀。可配合深呼吸促进分泌物软化,但需防止烫伤皮肤。婴幼儿热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温度不宜超过38℃。
3、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每日2-3次。能机械性清除病原体和分泌物,维持黏膜湿润。可选择鼻腔喷雾器或洗鼻壶,冲洗时头部保持前倾30度。鼻腔术后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儿童需在家长辅助下操作。
4、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H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组胺释放,缓解过敏性流涕。对病毒性感冒伴随的清水样鼻涕也有效果。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反应,青光眼患者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5、减充血剂
盐酸伪麻黄碱片、羟甲唑啉喷雾剂等能收缩鼻黏膜血管,快速缓解鼻塞流涕。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长期应用可能引发反跳性充血。高血压、甲亢患者慎用,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须医生指导使用。
感冒期间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饮食选择温热的粥类、汤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外出时佩戴口罩防护。若流涕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面部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鼻窦炎等并发症。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