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下段骨髓水肿怎样回事
股骨下段骨髓水肿可能由外伤、过度运动、骨质疏松、感染、骨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外伤
股骨下段受到直接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骨髓水肿,通常伴随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治疗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患处,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用支具固定。
2、过度运动
长期跑步跳跃等重复性负荷可能引发应力性骨髓水肿,表现为渐进性疼痛和承重困难。建议调整运动强度,配合微波理疗,必要时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碳酸钙D3片等保护软骨和骨骼的药物。
3、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老年人因骨量减少易发生骨髓微骨折,导致骨髓腔液体渗出。需补充阿仑膦酸钠维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同时增加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摄入。
4、感染
细菌经血行播散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伴随高热寒战和局部皮温升高。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清除坏死骨组织。
5、骨肿瘤
骨肉瘤或转移瘤破坏骨小梁后可继发骨髓水肿,夜间痛明显且进行性加重。确诊需活检病理检查,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如注射用顺铂、广泛切除术等综合方案。
出现股骨下段疼痛持续不缓解时应尽早就医检查,避免患肢负重行走。急性期可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骑自行车或游泳等非负重运动。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D和钙质的食物,绝经期女性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