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怎么确诊
足底筋膜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诊断依据主要有足跟压痛、晨起第一步疼痛加重、超声显示筋膜增厚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按压足跟内侧及足底中部,典型表现为跟骨结节内侧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足底筋膜紧张度增加,被动背伸脚趾时可诱发疼痛。检查时需排除跟骨骨刺、脂肪垫萎缩等其他足跟疼痛原因。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足底筋膜厚度,正常值为2-4毫米,超过4.5毫米提示炎症。X线可排除骨折或骨赘,MRI用于评估筋膜撕裂程度。动态超声还能观察筋膜在负重时的形态变化。
3、病史采集
典型症状包括晨起下床第一步剧痛,活动后减轻但久站久行又加重。需询问运动习惯、职业特征如长期站立、穿鞋情况等危险因素。夜间痛或休息痛需警惕其他疾病可能。
4、特殊检查
Windlass试验阳性具有诊断价值:被动背伸大脚趾时足底疼痛加剧。足弓指数测量、步态分析有助于判断生物力学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可鉴别周围神经病变。
5、鉴别诊断
需与跟骨应力性骨折、脂肪垫炎、腰椎神经根受压等疾病区分。跟骨骨髓炎表现为持续性跳痛伴发热,足底纤维瘤病可触及肿块,这些都需要通过影像学明确。
确诊后建议选择足弓支撑鞋垫,避免赤足行走。每天冰敷疼痛部位10-15分钟,睡前用毛巾牵拉足底筋膜。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康复训练包括小腿三头肌拉伸、足底筋膜放松球按摩等,游泳和骑自行车是推荐的低冲击运动。超重患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足部负荷,长期不缓解者可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