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治疗
驼背可能由不良姿势、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姿势矫正、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支具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不良姿势
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使用手机可能导致背部肌肉力量失衡,脊柱生理曲度异常。表现为肩颈酸痛、背部僵硬。日常需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练习靠墙站立、扩胸运动等姿势训练。
2、骨质疏松
中老年女性多见,骨量减少导致椎体承重能力下降,可能出现多节椎体楔形变。伴随身高缩短、夜间背痛。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碳酸钙D3颗粒等药物,配合阳光照射和阻力训练。
3、脊柱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能造成胸椎后凸加重,常伴有双肩不等高、肋骨隆起。Cobb角20度以内可通过施罗德体操、矫形体操改善,20-40度需定制矫形支具,超过40度需考虑脊柱融合术。
4、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脊柱韧带骨化,典型表现为晨僵超过30分钟、夜间痛醒。需长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依那西普注射液控制炎症,配合游泳等伸展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5、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或外伤导致椎体塌陷,急性期出现剧烈背痛、活动受限。轻度骨折可采用椎体成形术,严重者需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穿戴硬质支具8-12周。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青少年建议每日进行1小时户外运动,中老年人定期检测骨密度。出现持续背痛、身高变矮或畸形加重时,需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X线、MRI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可结合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