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怎么回事
耳朵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外伤、神经性耳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耵聍取出、伤口处理、营养神经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通常与细菌或真菌感染有关,可能因挖耳损伤或污水进入耳道导致。患者会出现耳道红肿、灼热感,伴随黄色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中耳炎
中耳炎多继发于感冒或鼻窦炎,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典型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急性期可能出现搏动性疼痛和发热。治疗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鼻腔可喷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咽鼓管水肿。
3、耵聍栓塞
耵聍腺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耳垢堆积可能形成硬块压迫耳道。症状包括耳部胀痛、耳鸣和暂时性听力减退。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用耵聍钩取出,禁止自行用尖锐物掏挖以免损伤鼓膜。
4、外伤性耳痛
耳部受到撞击、气压伤或异物刺入可能导致耳廓血肿、鼓膜穿孔等损伤。表现为剧烈疼痛伴出血或眩晕。需清理伤口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鼓膜穿孔较大时需行鼓室成形术。受伤后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
5、神经性耳痛
三叉神经或舌咽神经受刺激时可能引发放射性耳痛,常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或颈椎病患者。疼痛呈针刺样且无耳部器质性病变。可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必要时进行局部神经阻滞治疗。
出现耳朵痛应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禁止污水入耳。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耳镜、听力检测等检查。睡眠时可将患侧耳朵朝上减轻压迫,乘坐飞机或潜水时注意通过咀嚼动作平衡中耳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