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怎么恢复
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卧床休息、营养支持、抗病毒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代谢等方式恢复。病毒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减轻心脏负荷。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卧床时保持半卧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2、营养支持
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5克。适量补充辅酶Q10、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避免酒精和刺激性食物。
3、抗病毒治疗
早期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胶囊。需监测肝功能,疗程一般7-10天。
4、控制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可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临时起搏器。严重室速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维持血钾在4.0-5.0mmol/L。
5、改善心肌代谢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口服曲美他嗪片促进能量代谢。辅以黄芪颗粒等中成药调节免疫,疗程不少于1个月。
恢复期需持续心电监测3个月,避免呼吸道感染。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等优质蛋白,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康复阶段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静息状态+20次/分以内。出院后每月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6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和竞技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