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接种疫苗、及时隔离治疗等方式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基础措施,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儿童玩具、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煮沸处理。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通过黏膜侵入的机会。
2、避免接触传染源
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患者唾液、疱疹液均具有传染性,接触后需立即洗手。托幼机构发现病例时应加强环境消毒,患儿用60℃以上热水清洗衣物。
3、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虾类食物。适度进行户外活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咨询医生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4、接种疫苗
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疱疹性咽峡炎,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两剂次。疫苗虽不能覆盖所有致病病毒亚型,但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一般2-3天自行缓解。
5、及时隔离治疗
患儿从发病起应隔离1-2周直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交叉感染。对症治疗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密切接触者若出现咽痛症状,可预防性使用开喉剑喷雾剂。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不少于30分钟。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加重咽部不适。患儿康复后仍可能携带病毒,2-4周内需继续做好分泌物管理。托幼机构应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