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引起的眩晕症怎么治疗
低血压引起的眩晕症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物理治疗及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改善。低血压眩晕通常由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贫血、脱水或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2升,避免快速起身。增加膳食中钠盐摄入至每日6-8克,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睡眠时抬高床头10-15厘米。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
2、药物治疗
可选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外周血管阻力,氟氢可的松片增加血容量,屈昔多巴胶囊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用药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卧位高血压。合并贫血者可配合琥珀酸亚铁片或叶酸片纠正贫血。
3、中医调理
采用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升阳,补中益气丸健脾养血,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针灸选取百会、内关、足三里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艾灸神阙、关元穴每周3次,每次15分钟。
4、物理治疗
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压力梯度为20-30mmHg。倾斜床训练每周3次,逐步增加倾斜角度至60度。冷水擦浴刺激血管收缩,水温20-25℃,每次5分钟。
5、原发病控制
继发于帕金森病者需规范使用多巴丝肼片,糖尿病者调整胰岛素用量。肾上腺功能减退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严重心动过缓患者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日常建议穿着弹力袜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晨起前先活动四肢再缓慢坐起。饮食中可添加山药、红枣、桂圆等补气食材,避免空腹饮酒。每日监测晨起和餐后血压,记录眩晕发作诱因。若伴意识丧失或持续头痛,需急诊排除心脑血管意外。长期眩晕未缓解者应完善动态血压监测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