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症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抑郁症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体重变化及性功能障碍等。不同种类药物可能引发特定反应,需结合个体差异综合评估。
1、胃肠道不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常引发恶心、腹泻或便秘,可能与药物影响肠道神经递质有关。症状多出现在用药初期,通常2-4周逐渐缓解。严重持续呕吐需考虑换用帕罗西汀片等胃肠道反应较轻的药物。
2、头晕头痛
三环类抗抑郁药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眩晕,文拉法辛缓释片等药物可能引起血管性头痛。用药期间应避免突然起身,必要时监测血压。伴随视物模糊需警惕青光眼发作。
3、睡眠障碍
米氮平片等镇静类抗抑郁药可能造成日间嗜睡,而氟西汀胶囊可能加重失眠。睡眠结构改变通常在前两周显著,持续紊乱需调整用药时间或联用唑吡坦片等助眠剂。
4、体重变化
阿米替林片易通过组胺受体刺激食欲导致增重,安非他酮缓释片可能抑制食欲。代谢异常需定期监测BMI,合并糖尿病者优选对血糖影响小的舍曲林片。
5、性功能障碍
5-羟色胺能药物常延迟射精或降低性欲,如艾司西酞普兰片。症状可持续整个疗程,必要时可换用米那普仑胶囊等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使用抗抑郁药物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避免自行调整剂量。配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心理疏导有助于减轻药物副作用,出现严重皮疹、心悸或自杀意念等罕见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注意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线便于医生精准调整方案,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加强用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