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表现及症状
艾滋病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可能出现持续性发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症状。艾滋病通常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等方式干预。
1、持续性发热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低热或高热,体温波动在37.5-39摄氏度之间。发热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有关,通常伴有夜间盗汗、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具体感染源使用更昔洛韦胶囊、异烟肼片等药物,同时联合抗病毒治疗。
2、体重下降
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下降超过原体重的10%。体重下降通常与胃肠吸收功能障碍、代谢紊乱有关,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吞咽疼痛等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必要时使用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改善食欲。
3、慢性腹泻
腹泻症状可持续一个月以上,每日排便超过3次,粪便呈水样或脂肪泻。可能由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肠道感染导致,常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治疗需使用硝唑尼特片、蒙脱石散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反复感染
患者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细菌性肺炎等反复感染。免疫功能缺陷导致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现为口腔白斑、皮肤疱疹、咳嗽咳痰等症状。需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感染发作时根据病原体选择氟康唑胶囊、阿昔洛韦片等药物。
5、神经系统症状
晚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痴呆等神经认知障碍。HIV病毒可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由弓形虫、隐球菌等引发脑部感染,伴随头痛、抽搐等症状。需进行脑脊液检查,使用吡喹酮片、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药物治疗。
艾滋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生冷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建议每日摄入适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补充复合维生素。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