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错位怎么办
脚踝错位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脚踝错位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关节松弛、先天性结构异常、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急性脚踝错位需由骨科医生进行闭合复位,通过牵引和反向施力使关节恢复正常位置。复位前需拍摄X光片明确错位方向,复位后需用支具临时固定。若伴随韧带撕裂或骨折,可能需在麻醉下复位。
2、固定制动
复位后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限制踝关节活动以促进韧带修复。固定期间可遵医嘱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避免患肢负重。拆除固定装置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若存在软组织损伤,可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慢性不稳定者可注射玻璃酸钠润滑关节。
4、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可通过超声波、冲击波等物理疗法促进组织修复。康复期建议进行平衡板训练、弹力带抗阻练习增强踝周肌力。水中运动能减轻关节负荷,适合早期功能恢复。
5、手术治疗
反复错位或合并严重韧带断裂者需行踝关节韧带重建术,常用Broström术式修复距腓前韧带。合并骨折时可能需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需佩戴可调式支具8-12周。
日常应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过软的鞋子,运动时使用踝关节护具保护。康复期间可多摄入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以及含有维生素D的深海鱼类帮助骨骼修复。建议定期复查评估关节稳定性,完全恢复前避免剧烈跑跳动作,游泳和骑自行车是较安全的替代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