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五大原因
肝硬化腹水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过多、醛固酮增多症、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等症状,需结合利尿剂、限盐饮食等综合治疗。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血管内静水压升高促使液体渗入腹腔。患者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等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进展,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者需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低蛋白血症
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导致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液体外渗。患者多伴随下肢水肿、营养不良等症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配合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白等,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3、淋巴液生成过多
肝窦压力增高使肝淋巴液生成速度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淋巴液从肝包膜漏入腹腔。常见肝区胀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治疗以限钠利尿为主,可联合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片等强效利尿药物。
4、醛固酮增多症
肝硬化时肝脏对醛固酮灭活减少,引发水钠潴留。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电解质紊乱。需长期服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配合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低钾,每日钠摄入量需控制在2g以内。
5、肾功能异常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等。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必要时采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改善肾血流。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g,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脱脂牛奶、虾仁等,但肝性脑病患者需控制蛋白总量。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定期监测体重及腹围变化。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警惕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下肢水肿者可抬高肢体促进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