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跟骨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固定、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导致,可能伴随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
1、制动固定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4-6周。固定期间避免负重行走,防止骨折端移位。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若固定物出现松动、压迫皮肤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
2、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体温超过38℃时应警惕感染。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3、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能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若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踝关节屈伸、旋转等被动活动,配合超声波、低频电刺激等物理治疗。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训练,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康复期间可进行足趾抓毛巾、抗阻弹力带训练等增强足部肌力。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应同步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饮食上多摄入牛奶、鱼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戒烟限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保持适度体重可减轻跟骨承重压力,建议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分散足底负荷。若出现患肢麻木、皮肤发绀等异常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