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怎么确诊的
高血压的确诊需通过重复测量血压值并结合临床症状评估。主要诊断依据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因素。
1、诊室血压测量
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使用经认证的血压计测量,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初步诊断。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
2、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24小时便携式血压仪记录日间和夜间血压波动,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或日间≥135/85毫米汞柱,或夜间≥120/70毫米汞柱。该方法可识别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
3、家庭自测血压
患者在家中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连续7天早晚各测2次,剔除首日数据后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可辅助诊断。需注意测量姿势规范,避免情绪紧张影响结果。
4、排除继发因素
需通过肾功能检查、肾上腺CT、血管超声等排查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典型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低血钾或突发血压骤升。
5、靶器官评估
确诊后需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超声等评估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程度。左心室肥厚、微量蛋白尿或动脉硬化提示需强化治疗。
确诊高血压后应长期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数据,避免擅自调整药物。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