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腱鞘炎
中医治疗腱鞘炎主要有中药外敷、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小针刀松解、功能锻炼五种方法。腱鞘炎属于中医筋伤范畴,多因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导致局部气血瘀滞。
1、中药外敷
采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患处,常用药物包括消肿止痛膏、活血散瘀散等。通过皮肤渗透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湿热型腱鞘炎可选用金黄散,寒湿型适用温经通络膏。外敷前需清洁皮肤,每日更换1次,皮肤破损者禁用。
2、针灸疗法
选取阿是穴及邻近穴位如阳溪、合谷等进行针刺,配合电针或温针灸增强疗效。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减轻炎症反应。急性期采用泻法,慢性期用补法,每次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1次。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3、推拿按摩
运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松解粘连的腱鞘组织,配合点按经穴疏通经络。操作时力度需均匀柔和,避免暴力手法加重损伤。每日按摩10分钟,可配合艾草精油增强温通效果。急性红肿期不宜按摩。
4、小针刀松解
在局麻下用特制针刀纵向切开狭窄腱鞘,解除肌腱卡压。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腱鞘炎,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并限制患肢活动1周。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糖尿病患者慎用。
5、功能锻炼
炎症缓解后进行手指屈伸、腕关节环绕等康复训练,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功法增强肌腱柔韧性。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每日坚持15分钟可预防复发。急性发作期须暂停锻炼。
中医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肢休息,避免重复性动作和冷水刺激。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黑木耳、山楂等活血食材,忌食生冷油腻。可配合热盐包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但皮肤感觉异常者需控制温度。若治疗2周无改善或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慢性患者冬季需加强腕部保暖,必要时佩戴护具减轻肌腱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