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分类及定义

腰椎骨折按损伤机制和影像学特征可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性骨折和骨折脱位四类,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压缩性骨折多因垂直压缩力导致椎体前柱塌陷,常见于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超过20%可确诊,X线显示椎体楔形变,CT可见前柱骨小梁断裂。急性期需卧床制动,疼痛缓解后佩戴支具逐步活动,严重者可行椎体成形术。
爆裂性骨折由轴向暴力致椎体前后柱同时受损,CT显示椎体后壁骨折块突入椎管。常伴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MRI可评估脊髓受压程度。稳定性骨折可保守治疗,椎管侵占超过50%或神经损伤需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
屈曲牵张性骨折因安全带机制导致中后柱牵张损伤,X线可见椎间隙增宽或棘突间距增大。CT三维重建能显示椎弓根或关节突骨折,易被误诊为单纯软组织损伤。稳定性损伤需过伸位石膏固定,伴椎间盘损伤者需手术稳定。
骨折脱位为高能量损伤致三柱结构破坏,常合并脊髓完全性损伤。X线可见椎体移位或关节突交锁,CT显示韧带复合体断裂。急诊需颅骨牵引复位,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但神经功能恢复概率较低。
腰椎骨折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二次损伤,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直腿抬高和五点支撑练习。饮食需保证每日10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摄入,定期复查骨密度。神经损伤患者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和肢体被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