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疱疹怎么治疗
新生儿疱疹需立即就医,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病毒药物治疗、局部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管理和隔离防护。
1、抗病毒药物治疗
新生儿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可能配合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局部涂抹。
2、局部护理
皮肤疱疹需保持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清洗,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口腔黏膜疱疹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擦拭,眼部受累时需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护理过程中注意手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营养支持
患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能量摄入。母乳喂养者需确认母亲无活动性疱疹病灶,必要时暂停亲喂改用泵吸母乳。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热量供给。
4、并发症管理
重症患儿可能并发脑炎、肺炎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呼吸衰竭患儿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5、隔离防护
新生儿疱疹具有传染性,需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操作时穿戴隔离衣和手套,医疗器械专人专用。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污染物需高压灭菌处理。密切接触者需筛查感染状况,孕妇接触者应进行产前咨询。
新生儿疱疹康复期需维持适宜室温,避免包裹过厚加重皮肤症状。每日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记录疱疹愈合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听力视力等后遗症。喂养时注意少量多次,选择易消化配方奶。接触患儿前后必须严格洗手,患病期间避免与其他婴幼儿接触。出现发热、嗜睡或喂养量下降等异常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