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如何检查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检测、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等方式确诊。黄疸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溶血性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1、经皮胆红素测定
使用无创仪器测量皮肤表面胆红素值,操作简便快捷,适合新生儿筛查。该方法通过特定波长光反射原理评估黄疸程度,但易受皮肤厚度和色素沉着影响,数值偏高时需进一步验证。
2、血清胆红素检测
采集静脉血直接测定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是诊断黄疸的金标准。可明确胆红素类型及浓度,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性或梗阻性黄疸,需注意采血可能引起新生儿不适。
3、肝功能检查
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评估肝脏代谢功能。若伴随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炎或胆道闭锁等疾病,需结合胆红素升高模式分析病因。
4、血常规检查
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变化,辅助诊断溶血性疾病。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ABO溶血病可见红细胞破坏增多,需紧急干预以防胆红素脑病。
5、腹部超声检查
排查胆道系统结构异常,如胆总管囊肿或胆道闭锁。超声能直观显示胆囊形态和胆汁排泄情况,对梗阻性黄疸有重要诊断价值,检查前需保持新生儿空腹状态。
家长应每日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至手足心,记录喂养量及大小便次数。母乳喂养者需按需哺乳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脱水加重黄疸。若发现嗜睡、拒奶或肌张力异常,须立即就医。出院后遵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生理性黄疸通常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迟至3-4周。居家护理期间避免阳光直射退黄,防止紫外线损伤新生儿娇嫩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