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结肠炎严重吗治疗方法有哪些
糜烂性结肠炎通常属于较严重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该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炎症。急性发作期或重度患者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若合并感染,可能需联用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2、营养支持
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采用低渣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严重贫血患者需补充硫酸亚铁片或静脉输注铁剂。急性期可短期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缓解期逐步恢复易消化食物。
3、内镜治疗
对于局部出血或狭窄病变,可在结肠镜下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或球囊扩张术缓解梗阻。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
出现肠穿孔、大出血、癌变或药物难治性病例需考虑全结肠切除术。急诊手术多采用回肠造口术,择期手术可选择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需长期随访,关注储袋炎、生育功能影响等远期并发症。
5、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及乳制品摄入,戒烟戒酒。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建立症状日记记录饮食与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黏膜愈合情况。
糜烂性结肠炎患者需长期规范治疗,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腹泻。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原则,烹饪以蒸煮为主,限制粗纤维蔬菜摄入。保持肛周清洁,便后使用温水清洗,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量增加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粪便钙卫蛋白及肠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