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路感染后可引起黄疸
新生儿尿路感染可能引起黄疸,通常与细菌感染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新生儿尿路感染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病原体引起,可能伴随发热、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等症状。黄疸表现为皮肤及巩膜黄染,严重时需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
新生儿尿路感染合并黄疸的机制包括细菌毒素抑制肝酶活性、脱水导致胆红素浓缩等。早期黄疸多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若感染未控制可能进展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尿路感染引发的黄疸通常在感染控制后逐渐消退,但重度感染可能需光疗干预。
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尿路感染更易诱发重度黄疸。这类患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结合能力较弱,感染会进一步加重代谢障碍。若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尿路感染合并黄疸需完善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及胆红素检测。治疗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药物。黄疸严重时需配合蓝光治疗,必要时进行换血疗法。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喂养情况及黄疸变化,保持会阴清洁,按医嘱完成疗程。
相关推荐
02:48
02:36
01:41
02:40
01:44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尿路感染严重吗尿路感染治疗方法
- 2 经常尿路感染什么引起的
- 3 什么是尿路感染
- 4 尿路感染 严重吗
- 5 尿路感染是怎样造成的
- 6 尿路感染是由什么引起的
- 7 尿路感染严重吗
- 8 尿路感染该注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