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病因有哪些
牙龈萎缩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症状。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牙菌斑堆积导致牙龈炎症,破坏牙周组织。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出血,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加剧,牙龈逐渐萎缩。治疗需通过龈下刮治清除菌斑,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或甲硝唑口颊片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
2、刷牙方式不当
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机械性磨损牙龈。这种物理刺激使牙龈边缘逐渐退缩,牙颈部可能出现楔状缺损。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避免使用含粗糙摩擦剂的牙膏。已发生萎缩者可尝试使用脱敏牙膏缓解症状。
3、牙齿排列不齐
错颌畸形导致部分牙齿承受异常咬合力,局部牙龈长期受压易发生萎缩。正畸治疗能改善牙齿排列,分散咬合压力。对于已形成的牙龈退缩,可采用结缔组织移植术覆盖暴露的牙根面。
4、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会加速牙周组织退化。这类患者往往在年轻时即出现广泛性牙龈萎缩,需早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定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
5、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雌激素升高可能引发妊娠性龈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则会导致牙龈组织变薄。这类生理性萎缩需加强口腔清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三醇口腔凝胶改善黏膜状态。
预防牙龈萎缩需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接受专业洁牙,避免吸烟等刺激因素。已发生萎缩者应使用抗敏感牙膏缓解症状,进食过硬食物时注意保护牙龈。若出现牙齿明显松动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诊检查牙周状况,必要时进行牙周夹板固定或软组织移植治疗。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帮助维持牙周组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