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和拉肚子的区别是什么
腹泻和拉肚子是同一种症状的不同表述,均指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或水样。医学上统称为腹泻,可能由感染、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
腹泻在临床上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通常持续数天至两周,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受凉等情况。慢性腹泻指症状持续超过四周,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等疾病相关。从病理机制分类,腹泻又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四种类型。
日常所说的拉肚子多指急性腹泻,具有起病急、症状明显的特点,可能伴随腹痛、发热、呕吐等表现。而医学定义的腹泻涵盖范围更广,包括所有排便习惯改变伴粪便性状异常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针对性治疗原发疾病。
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及高纤维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两天或出现血便、高热、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变质食物,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