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及痰瘀阻络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肝肾不足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主筋、肾主骨。长期劳损或年老体衰可导致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引发颈椎退行性变。这类患者多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需以补益肝肾为主,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2、气血亏虚
久病体弱或思虑过度易耗伤气血,导致颈部筋肉失于濡养。常见颈肩酸痛、乏力倦怠,舌淡脉细。治疗宜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配合颈部导引术。
3、风寒湿邪
外感风寒湿邪滞留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颈项强痛,遇寒加重。表现为恶寒喜暖、转侧不利,苔白腻。治法当祛风散寒除湿,常用羌活胜湿汤配合艾灸风池穴。
4、劳损外伤
长期低头劳作或急性颈部损伤会导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则痛。可见固定刺痛、活动障碍,舌暗有瘀斑。治疗需活血化瘀,方选身痛逐瘀汤配合推拿手法。
5、痰瘀阻络
脾虚生湿成痰,与瘀血互结阻滞经络,多表现为颈部沉重麻木、头晕目眩。舌紫暗苔腻,脉滑涩。治宜化痰祛瘀通络,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颈椎病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适度进行颈部保健操如米字操,配合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宜温补肝肾,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忌生冷油腻。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上肢麻木等神经压迫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针灸、牵引等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