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表现为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疼痛。
1、病因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突下行至皮肤,在神经支配区域复制增殖引发炎症反应。常见诱因包括年龄增长、疲劳应激、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等。
2、典型症状
前驱期可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神经痛和皮肤异常感。2-3天后出现红斑基础上簇集水疱,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背腰腹及头面部。急性期疼痛呈烧灼样或针刺样,老年患者易遗留顽固性神经痛。
3、诊断依据
根据特征性皮损分布和疼痛症状即可临床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疱液PCR检测病毒DNA或血清抗体检测。需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等鉴别,合并面瘫或听力障碍时应排查Ramsay-Hunt综合征。
4、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痛,严重者短期使用泼尼松片。局部外用阿昔洛韦乳膏预防继发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5、预防措施
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发病风险,5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发病期间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接触疱液后及时洗手避免传播。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皮损结痂前避免游泳或公共浴池,瘙痒时勿抓挠防止继发感染。出现视力改变、排尿困难等特殊部位症状需立即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应警惕播散性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