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破裂自己怎样判断
膀胱破裂无法自行准确判断,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若出现下腹剧痛、排尿困难、血尿、休克等症状,可能提示膀胱破裂,应立即就医。
膀胱破裂通常由外伤、医源性损伤或病理性因素导致。外伤性破裂多见于骨盆骨折、腹部撞击等,表现为突发下腹刀割样疼痛、无法排尿、腹肌紧张。医源性损伤可能发生在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后,症状包括排尿灼痛、肉眼血尿。病理性破裂常见于膀胱肿瘤、放射性膀胱炎等疾病,疼痛程度较轻但伴随长期排尿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如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因尿液外渗导致感染性休克。
少数情况下,膀胱破裂症状可能不典型。轻微破裂或慢性穿孔可能仅表现为腹胀、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因感觉障碍可能疼痛不明显。儿童或老年人对症状描述不清时容易延误诊断。存在膀胱憩室或膀胱出口梗阻者,破裂后症状可能被原发病掩盖。
怀疑膀胱破裂时禁止自行导尿或按压腹部,应保持平卧位避免活动,用软垫保护骨盆区域。就医前6小时需禁食禁水,为可能的手术做准备。治疗后需留置导尿管2-4周,恢复期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统。定期复查膀胱造影评估愈合情况,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