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是怎么引起的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血栓栓塞症、胸廓畸形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原因引起。这些因素导致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最终引发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气道炎症和肺泡结构破坏,引起持续性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低氧刺激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以及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
2、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可直接增加右心室后负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重塑,管腔狭窄使血流阻力增大。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胸痛、咯血等症状。临床常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靶向药物改善血管舒张功能,严重者需考虑肺移植。
3、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急性期造成机械性梗阻,慢性期血栓机化导致血管闭塞。大面积栓塞可引发急性右心衰竭,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晕厥。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过渡至华法林钠片长期维持。
4、胸廓畸形
严重脊柱侧弯或胸廓成形术后可能限制肺扩张,肺泡通气不足诱发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这种机械性压迫使肺循环阻力持续增加,病程常达数十年。需通过无创通气改善氧合,必要时行胸廓矫形手术。
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导致间歇性低氧和交感神经兴奋,长期可诱发肺血管收缩和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多伴有日间嗜睡、晨起头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首选治疗,可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适度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低盐高蛋白,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长期氧疗者每日吸氧时间建议超过15小时。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