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腹泻呕吐发烧怎么回事
小孩腹泻呕吐发烧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型感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抗感染治疗、止吐止泻、退热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 饮食不当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进食生冷、变质或过量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呈水样便、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可能伴随低热。家长需暂停固体食物,给予米汤、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脱水。若症状持续6小时未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
2. 胃肠型感冒
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除呼吸道症状外,病毒毒素可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典型表现为呕吐先于腹泻,发热温度在38℃左右,可能伴有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缓解症状。家长需注意隔离防护,患儿餐具应单独消毒。
3. 轮状病毒感染
秋冬季高发的病毒性肠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特征为蛋花汤样腹泻每日超过5次,喷射状呕吐,发热可达39℃。需使用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治疗以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为主,严重时需静脉补液。家长应加强臀部护理,每次便后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
4. 细菌性肠炎
食用被沙门氏菌、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后12-24小时发病,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反复呕吐伴高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粪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调节菌群。家长需将患儿粪便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
5. 急性胃肠炎
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多由病原体混合感染引发。症状包括频繁水样泻、进食后即吐、持续中高热。治疗需禁食4-6小时,后逐步过渡到低乳糖饮食,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家长应记录患儿出入量,观察有无眼眶凹陷等脱水体征。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卧床休息,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遵循从稀到稠原则,优先选择焦米粥、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恢复期可补充婴幼儿专用益生菌制剂,但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抽搐、尿量减少或血便,需急诊处理。注意所有药物均须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或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