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毛囊炎长什么样
真菌性毛囊炎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伴瘙痒或疼痛,多由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典型特征有毛囊周围红斑、簇状分布脓疱、鳞屑性斑块等。
1、红色丘疹
早期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质地坚硬,可孤立或密集分布。丘疹顶端可能形成白色脓头,按压时有轻微疼痛感。常见于胸背、颈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区域。
2、脓疱
进展期丘疹发展为黄白色脓疱,直径约2-5毫米,基底呈红色炎症反应。脓疱壁薄易破,渗出清亮或浑浊液体,干燥后形成黄痂。多呈簇状或环状排列,可能伴随灼热感。
3、鳞屑斑块
慢性期可见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周围散在卫星状小丘疹。斑块中央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减退,常见于头皮、腹股沟等部位。
4、瘙痒疼痛
约半数患者有中度瘙痒,出汗或摩擦后加重。深部毛囊炎可能引发持续性刺痛,夜间尤为明显。搔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蜂窝织炎或疖肿。
5、特殊表现
胡须区可能出现深在性结节性损害,称为须癣。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发展为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形成窦道和瘢痕。婴幼儿头皮受累时表现为厚层黄色结痂。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着不透气衣物。沐浴时可选用含酮康唑的洗剂,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出现广泛皮损、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需及时就医,真菌镜检可明确诊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等,疗程通常需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