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是什么
胸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椎体高度降低、椎体前缘楔形变、骨小梁断裂、椎管内占位及椎旁软组织肿胀等。胸椎压缩性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外伤或肿瘤转移引起,需结合CT或MRI进一步明确损伤程度。
1、椎体高度降低
X线侧位片可见骨折椎体较相邻正常椎体高度明显下降,通常前中柱受累更显著。CT矢状位重建能清晰显示椎体上终板或下终板塌陷,椎体高度丢失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多个椎体呈阶梯状连续压缩,而外伤性骨折多累及单一椎体。
2、椎体前缘楔形变
椎体前部压缩导致典型楔形改变,侧位片显示椎体前缘高度较后缘降低。CT三维重建可见椎体前上角或前下角骨折块移位,严重者椎体后壁完整性与椎弓根间距可能受累。转移瘤所致病理性骨折常伴椎体后缘不规则破坏。
3、骨小梁断裂
CT横断面显示椎体内骨小梁连续性中断,可见多条放射状或星芒状骨折线。MRI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STIR序列高信号提示骨髓水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折线多呈水平走向,而爆裂性骨折可见纵行骨折线延伸至椎体后壁。
4、椎管内占位
爆裂性骨折时CT可见椎体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硬膜囊受压变形。MRI能准确评估脊髓受压程度,T2加权像显示脊髓信号增高提示水肿或挫伤。椎管狭窄程度超过50%或伴神经症状时需紧急手术减压。
5、椎旁软组织肿胀
急性期X线可见椎旁软组织影增宽,CT显示椎前筋膜增厚及血肿形成。MRI的T2压脂序列对软组织水肿敏感,可鉴别新鲜与陈旧骨折。外伤性骨折常合并棘间韧带损伤,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或信号异常。
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避免负重及剧烈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使用硬板床。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支具保护,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日常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骨质疏松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或特立帕肽注射液等抗骨松药物,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或严重疼痛时需及时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