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六分用药
眩晕的中医治疗通常根据证型分为六类用药方案,主要有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及外感风邪证。
1、肝阳上亢证
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常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钩藤颗粒含天麻、钩藤等成分,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汤以怀牛膝、代赭石为主药,适用于肝阳化风证。治疗期间需避免情绪激动,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2、气血亏虚证
症见眩晕乏力、面色苍白,推荐归脾丸、八珍汤加减。归脾丸含黄芪、龙眼肉等,能益气补血;八珍汤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组成,适合气血两虚者。日常可食用红枣、山药等健脾食材。
3、肾精不足证
多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常用左归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以熟地黄、山药为主,滋补肾阴;杞菊地黄丸含枸杞子、菊花,适合肝肾阴虚火旺者。需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
4、痰湿中阻证
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呕恶,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半夏、天麻等,可化痰熄风;温胆汤以竹茹、枳实为主,适合痰热扰神者。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
5、瘀血阻窍证
症见眩晕头痛、舌质紫暗,常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含赤芍、川芎等,能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以桃仁、红花为主,适合气滞血瘀者。可配合针灸太阳穴、百会穴。
6、外感风邪证
多见突发眩晕伴恶寒发热,推荐川芎茶调散、羌活胜湿汤。川芎茶调散含川芎、荆芥等,可疏风止痛;羌活胜湿汤以羌活、独活为主,适合风湿袭表者。治疗期间注意避风保暖。
眩晕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突然起立或转头;肝阳上亢者宜食芹菜、菊花茶等清肝之品,气血不足者可适量食用龙眼肉、阿胶;痰湿体质应减少甜腻食物摄入,肾虚者需节制房事。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呕吐、意识障碍,应及时就医排查脑血管病变。中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自行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