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及隔离防护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重症并发症。
1、发热
患儿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2-4天。发热期间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建议家长定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若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立即就医。
2、咽痛
咽部充血明显,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会导致剧烈疼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流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不适,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注意观察患儿吞咽情况,防止脱水。
3、口腔疱疹
咽峡部及软腭可见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避免继发细菌感染。疱疹期传染性强,患儿餐具需单独消毒。
4、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儿伴随呕吐、腹泻等肠道症状,与病毒血症有关。可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若出现尿量减少、眼眶凹陷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诊。
5、并发症预警
极少数可能进展为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四肢循环情况。出现嗜睡、气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评估。
患儿康复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和接触表面。饮食宜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蒸蛋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托幼机构患儿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密切接触者应加强手卫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