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鹅口疮的原因
鹅口疮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伴有灼痛感,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
1、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鹅口疮最常见的致病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免疫力正常时通常不致病。当口腔黏膜屏障受损或免疫力下降时,白色念珠菌可过度繁殖并侵袭黏膜组织,形成特征性白色伪膜。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氟康唑胶囊等,同时保持口腔清洁。
2、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生鹅口疮。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导致对白色念珠菌的清除能力下降,使真菌易于定植和繁殖。这类患者除局部抗真菌治疗外,还需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
3、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细菌生长而使念珠菌过度增殖。常见于长期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并配合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含漱液进行治疗。
4、口腔卫生不良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及时清洁义齿、吸烟、口腔干燥等,可造成口腔环境改变,促进念珠菌生长。表现为舌背、颊黏膜等部位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定期清洁义齿等。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唾液糖分含量增高,为念珠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免疫功能。这类患者鹅口疮往往反复发作,需严格控制血糖,配合使用氟康唑片等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并加强口腔卫生管理。
预防鹅口疮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至少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各部位。婴幼儿喂养后应清洁口腔,避免奶渍残留。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免疫力低下者可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口腔菌群平衡。出现鹅口疮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药物,特别是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烫、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