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皮肤过敏了怎么办
用药皮肤过敏可通过停用致敏药物、冷敷缓解、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用药皮肤过敏通常由药物成分刺激、个体过敏体质、药物相互作用、剂量不当、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1、停用致敏药物
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是处理药物过敏的首要措施。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且无法明确过敏源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停用非必需药物。常见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记录用药史有助于医生判断过敏源。
2、冷敷缓解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使用冷敷贴对过敏部位进行间断冷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红肿、灼热感,但需避免冻伤。过敏反应较轻时,冷敷可单独缓解症状。
3、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适用于急性期止痒;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可减轻炎症反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合面部等薄嫩部位。外用药物需避开破损皮肤。
4、口服药物
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时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5、就医治疗
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全身过敏反应时需立即急诊救治。局部过敏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时需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进行斑贴试验或血液检查以明确过敏药物。
用药皮肤过敏后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暂时停用化妆品及刺激性护肤品。恢复期间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避免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日常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有过敏史者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必要时进行药物过敏检测。家中可备抗组胺药物应急,但严重过敏必须及时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