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酊烧伤皮肤的表现
碘酊烧伤皮肤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灼痛、水疱或皮肤脱屑,严重时可出现溃疡或色素沉着。碘酊烧伤可能与浓度过高、接触时间过长或皮肤敏感等因素有关,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处理。
碘酊烧伤的早期表现以皮肤发红和灼热感为主,接触区域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伴有刺痛或瘙痒。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表皮松解,形成透明或淡黄色水疱,疱液渗出后暴露出湿润的创面。部分患者因反复接触碘酊或皮肤修复能力较差,可能出现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退。
深度烧伤时可见皮肤苍白或焦痂形成,创面干燥无渗液,但周围组织可能出现明显肿胀。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真皮层损伤,导致瘢痕形成或局部感觉异常。婴幼儿、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若碘酊误入眼睛或黏膜,还可能引起结膜充血、流泪或黏膜糜烂等特殊表现。
发生碘酊烧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摩擦创面。轻微红肿可外用湿润烧伤膏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水疱未破溃时无须挑破。若出现大面积烧伤、化脓感染或全身症状如发热,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日常使用碘酊时应控制浓度在2%以下,避免用于面部或黏膜,过敏体质者建议改用其他消毒剂。